第483章 超级公众号(1 / 2)

超级公众号

应该只有让卫东这一个人,能够清晰的把砖儿台这俩广告位,看成了自己的“微博”、“视频号”、“公众号”。</p>

他不懂什么私域、公域流量、细分圈层,反正就是流量。</p>

砖儿台、联播新闻后的这个三十秒广告位,之前都已经分拆成两个十五秒,轮番播点卫生巾、牛仔裤、休闲装、soD蜜广告。</p>

今天给凑起来放洗发水广告。</p>

都没着墨在soD添加修复上,仅仅就是个品牌宣传。</p>

这时候全国大约有五六千万台电视吧。</p>

一个台,只能看这。</p>

很多电视都是挤一堆人看。</p>

就问这个“流量号”的粉丝量高不高。</p>

还不会滑走。</p>

哪怕其中八成都是黑白电视,也挡不住这个洗发水传递的温情。</p>

全国观众都有点炸了,最后你告诉我这仅仅是个洗发水广告?</p>

都感觉在那像素不高的十四寸电视屏幕上,看到了自己的人生坎坷,结果仅仅是为了卖我一瓶三块钱的洗发水?</p>

我特么眼泪都出来了!</p>

你告诉我要洗头?</p>

当初直到女儿都待在沪海了,没有厂里出差的任务,也没想过回家乡去看看,就因为没有亲人、没有户籍,没有这种基本理由,就不敢走出厂区。</p>

因为严格的户籍制度,单薄的粮油食品供应底线,摇摇欲坠的工农业局面。</p>

走亲访友之类的外出当然没问题,带上粮票就是了。</p>

想世界之大,到处去看看,分分钟都会被当成盲流、收容、盘查和遣送。</p>

本来让卫东他们在火车上抓的那帮流窜犯,恰恰就是这种政策的主要打击对象。</p>

却也禁锢住了无数人梦想仗剑走天涯的心。</p>

没文化的可能没想过外面怎样。</p>

恰恰就是章兰芝这类从小看书的知识分子对工厂单位、学校、家乡之外的世界充满了渴望。</p>

限制之下在八十年代苦闷到了极限。</p>

明明我这么有文化,我比周围的傻瓜懂得多,为什么我还过得如此清贫而痛苦,还要被没有文化的大老粗指着鼻子嘲讽教导。</p>

那我付出这么多年的学习,是为什么。</p>

认知和现实的错位,才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情。</p>

就像那位卧轨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,差不多就是集中体现。</p>

情绪上已经到了“人生的一切奥秘和吸引力,已不复存在,似乎已走到了它的尽头。走过来的路,是一段由紫到红到灰白的历程;一段由希望到失望、绝望的历程…”</p>

这就是那首《曾梦想仗剑走天涯》,已经在平京跟随传唱出名了,却没有音像社来找港商录音出磁带的原因。</p>

跟《如愿》相比,这首歌在八十年代属于巨大的zz不正确。</p>

难过的时候怎么能去看大海呢,加班工作建设四化呀。</p>

要不是还有勇往直前的路上之类词儿,可能都会不允许唱了。</p>

总之是不会有人敢担责来出唱片。</p>

于是在全国范围绝对没有传唱。</p>

可这条广告做到了。</p>

这个让卫东勾勒出来似是而非的剧情广告,给全国的知识分子展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。</p>

你可以拎上包走出去寻找未来,然后成功以后再回来。</p>

实际上平京也在鼓励经济发展,鼓励放开思想。</p>

但箍了几十年的桶圈都不会马上弹开呢。</p>

更何况是人的思路。</p>